得了,她一看就喜欢上了。
窦豆告诉她说:“这叫金鱼扣,好的,咱就做个金鱼扣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“天王奶奶,你连这样的扣子都会盘呀?老窦家祖坟埋得好,窦家出了一个这样百能百巧的仙女。”
窦豆对她笑了笑,开始把布头儿顺着布丝儿斜剪成不足半寸宽的长条儿,然后让姑奶奶扯着长条的一端,她把布头儿对折又对折,用针把一端缝起来,做成一根根细布条。
布条缝好以后,她开始灵巧的穿来绕去,一个个金鱼盘扣慢慢做成了。
老姑奶奶大呼小叫地说:“天王奶奶呀,这手就像变戏法一样,怎么三下五除二,这些布条在你手里就变了样呢?”
“姑奶奶,金鱼盘扣算是盘扣里比较简单的啦,就这样的编法,有的人都能编出一个大孔雀来。”
“能编出大孔雀来?乖乖哩咯咚,还是不是人手呀?”
“嘿嘿,你别小看现在人啊,啥都能做出来,你想,人都能跑到月亮上了,还有什么人不能做的?”
“是呀,这些以前都是乡下人做的针线活,现在乡下人不做了,城里人做的比乡下人还好,到底是有文化的不一样啊。”
窦豆没话可说,只能干笑道,“嘿嘿!”
颖水县过去是安徽省有名的贫困县,贫困的原因是因为它十年九涝,而窦家庄则是颖水县的行洪区。
窦家庄的北面,有一条长长的拦河坝,拦河坝里,有一条长长的草河,这条河平时不宽,但是一到涨水的季节,就宽出很多。最宽的地方,远处看起来像个大湖。
河里盛产小鱼小虾和龙虾,沿河的村民农闲时会到河里捕鱼捞虾。
据说,窦豆爷爷的爷爷那一辈人,都把小鱼小虾当饭吃,男人们夜里捕鱼捞虾,女人们白天就把小鱼小虾晒起来,勤劳的家庭,都是屯积了成囤的小鱼小虾过冬。
窦豆对太爷爷那种拿鱼虾当饭吃的年代很好奇,也很向往。据说,太爷爷共养了七个儿子,个个长得都高大壮实,就是与拿鱼虾当饭吃有关。
老姑奶奶说:“生活好了,现在人也都洋了,没几个人再拿那些东西当饭吃了,逮了也是卖。”
窦豆好奇道,“姑奶奶,你教教我,我想去捞虾。”
老姑奶奶不在意道,“捞它干嘛,十块、二十块钱买的够吃半年。再说,那东西扎嘴,也不好吃。”
窦豆很是热切,“我喜欢吃,你教我吗。”
老姑奶奶不是个固执己见的人,“没什么好学的,就是要有点耐心,想快呢,一网一网的捞,想省事呢,晚上去下篓子。都不知道那些虾篓渔网还能用吗?好多年不用了。”
“老姑奶奶,你去帮我借借吗。”窦豆恨不得立即就去钓鱼下篓子。
庄里人听说窦豆要捞虾,很多人都爽快的把虾篓、虾网借给了老姑姑奶奶。还有本家的兄弟子侄们,送了足有半盆蚯蚓、青蛙腿、螺丝肉过来,说这些可以钓龙虾、钓小虾。
五爷家的孙子、堂弟臊虎抱着他才几个月的儿子,也来凑热闹,他说:“红豆豆,我去集上转一圈儿,给你弄点鸭肠子、羊骨头来,那玩意儿放在虾篓里,小虾可喜欢了。”
窦豆开心道:“好的呀,你顺便再给我扯几尺小花布回来,要柔软点的。”
窦豆给了臊虎几十块钱,臊虎起初不要,窦豆说:“你要是不要,我就不让你买了。”臊虎这才不好意思的接下,把儿子娃蛋儿交给老姑奶奶,骑着摩托去集上了,回来以后又把剩下的零钱还给窦豆,窦豆看他认真,客气了几句也就收下了。
当天晚上,几个亲戚带着窦豆到了草河边,教窦豆如何下虾篓,选了几个点下篓以后,他们说,放在这里别问它,明天再来收篓,窦豆问:“这样就行了?”
“行了,明天篓子里肯定会有很多虾。”
第二天早上,窦豆跟老姑奶奶去收虾篓,五个虾篓,共收了近四斤虾米,窦豆没想到能收这么多,开心坏了,她对老姑奶奶说:“今天我们可以吃韭菜炒虾米了。”
老姑奶奶说:“一顿顶多吃掉一斤吧,剩下的呢?拿到集上卖?”
“晒干呀,晒干我带回上海去。”
“你那大城市还稀罕这个?是喽,现在时代不同了,换作农村人洋了,这不吃那不吃,城里人反而土了,农村人不吃的,城里人又稀罕起来。”
老姑奶奶表示,不是她不明白,是世界变化快。
臊虎抱着儿子来看热闹,说:“收成还可以,老姑奶奶,你给我抱着娃蛋儿,我给红豆豆做几个小钓竿儿,等下,我教红豆豆钓龙虾。”
老姑奶奶抱着娃蛋儿,窦豆顺便拿软尺量了量娃蛋儿的尺寸,老姑奶奶问道:“那花布是给娃蛋儿买的?你打算给他做什么?”
“给他做个连裤蛤蟆皮儿。”
“天王奶奶,连蛤蟆皮儿都会做。”老姑奶奶觉得窦豆又刷新了她的认知。过去,都是老人家才会
第43章 斜风细雨不须归(2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